德育与心育相伴而行

作者:郭少琛

    德育,即思想品德教育。心育,即心理健康教育。传统教育倾向于前者,注重满足社会需要,结果是教师讲的学生不爱听,学生想听的教师不讲。2009年9月,教育部批准了我校的“以人为本,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”的特色学校研究专项,该项研究提出教育的基本精神要朝着崇尚人性的人本主义方向发展,强调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教育为核心。对学生来说,德育与心育必须相互配合,才能塑造出健康美好的品格,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、工作中从容面对一切挫折和挑战,逐渐成长、成熟。

    班主任——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,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,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,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,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,遵循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,注重以“心育”促进“德育”,具体做法是:

    一、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,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

    鉴于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、作用及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,可以说,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班主任,因此,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,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,不断加强自身修养,以积极乐观的情绪,融洽的人际关系、坚定的信心、诚挚的爱心、顽强的毅力,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,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、排除。

    二、创建平等师生关系,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

   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,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,了解其内心世界,在班级中营造民主、平等、健康的心理环境,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,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。

    三、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,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

   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,利用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,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
   (一)召开主题班会,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,建立正常人际关系:通过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,使学生正确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、缺点,并对班内同学正确、全面地进行了解,客观地悦纳别人,克服自卑、自傲心理。这样,让班内学生善于发现自己、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,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、乐观、进取、和谐的精神状态,学会宽容别人、尊重别人,真诚待人等交往技能,建立并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。

   (二)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,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:学生多独生子女,有任性、自私等不良倾向,心理脆弱。班主任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及比赛等,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,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学校,振奋精神,用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。

   (三)进行职业指导,树立科学的人才观。近年来,一些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,思想上不求进取,学习目的不明确,得过且过,理想模糊,生活懒散等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、市场需求,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及技能,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竞争意识,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才观、就业观。

   (四)开设心理咨询活动,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。可由班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咨询小组,共讨成长中的烦恼、困惑,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。

   (五)班级要努力建设好文化阵地。办好宣传栏、黑板报等浓化班级文化氛围,做到小环境育人,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和熏陶。

    总的来说,为了改变德育的现状,提升德育绩效,应该进行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初步探索。可以说,心育是德育大系统的核心子系统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,塑造健全的人格,既是心育的目标,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。因此注重在德育问题中引入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,构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,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,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的模式,使德育与心育达到最优化的“交融和渗透”,从而改变学生内在品质,提升学生素质。